一
一幅画的生成如同创造一个新的生命,人的灵性、情感和气质隐约贯穿其中。
绘画己不完全是自然的再现,形式从阳光、云彩、空气、山野和田园的弥漫中,渗透并融进创作主体真实的性情、审美趣味和温热的心血……
沉醉丹青翰墨且卓然坚守诗坛的诗人画家宗鄂的水墨画配诗专辑,列入“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”作为中国邮政明信片风行四海,一旦掀开我的眼帘,是欣悦、是激动、或是投以深情的诗般祝福?是读诗、是品画、或是在诗与画之间领略到一脉光芒?
我仿佛窥见到一种贴近灵性与心智凝固的画面,在升华:
我仿佛谛听着一片跃动着生命与自然交织的声音,在拔节……
二
一幅好的画应该是一首精美的诗:
一首精美的诗应该是一幅好的画。
自然中万事万物皆有灵性,关键是如何去唤醒它。只有心灵的东西才是最珍贵最值得追求而又靠得住的真实。那些点燃着色彩光焰的言语一经撩拔升腾,那些在自然与精神的涅槃中生成的诗之花束猛然氤氲摇曳,会诱使你深入进去……
品读着宗鄂的画与诗,我随着诗人那一叶诗舟穿越岁月的河道,在线条墨痕的波动里,丰满缕缕翔游的梦,划向诗与画所营造的境界中。
我成为画中的游人,在时光的流速中渐行渐远,内心充满神圣和恬静的音乐。
三
高明的画家之所以高明,或许是他学会从一切自然的造物中寻求特殊的沟通方式,神往着自然走进自己的感悟并超越自身的局限,或物我两忘或神与物游,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的创作充盈饱满的生命活力,让构图所展示的每个线条、墨团、色块、形态融化为统摄整个画面的自然韵律。
从伫望着“月亮还是那张/黄皮肤的脸/依然很圆,却望不见另一面”的《他乡明月》,到倾听着“枫叶任意地红着/离枪口很远的地方/白鹭声声合鸣/像铜号/演奏/金色的交响”的《秋声》,画家由描写自然之形貌走向展示造化的神韵,赢得了心造的自由,浓抹淡妆,强化了层次感和整体感,使山川烟云、月色飞鸟、蓊郁杳冥,倍增幽渺机趣,笔墨意蕴里潜伏着一种缠绵悠远的人文情调和人格精神。
走近那很高远的“风暴的背后,/冰川訇然塌陷”的《春的高原》,苍茫的基调充溢原始的本色,牛羊们在交头接耳,喁喁私语,飞鸟穿越云翳,天籁之音书写天问的姿态,一种强烈的情绪在心的荒原奔走,只有雪峰、云涛和化石在孤独中沉思。画家凭藉一种巧慧聪颖的心力,省去那些传统技术符号的干扰,达到一种诡奇沉雄的境界,那是一种神秘的宇宙境界。
悠然漫步在那座“窗外的草地疯长/水一样漫过围栏”的《佛蒙特庄园》,注目凝视那“穿花裙子的奥伯尼/站在草地上/用暖色的表情歌唱”的《奥伯尼的秋天》,我们发觉:前者藉静观自然感触囿于老房子之中的孤独与寂寞、沉重与苍凉,包孕着一种内心精神的强烈吁请。后者释放而出的是一种暖色调,象征着生机与壮观,宏大浑沉的景观和空朦细腻的画风加上神秘莫测的笔墨效果,构成画中特有的味道。
《江畔浪人》那“山青/水青/紧闭的窗/关不住/鸟声”的意境,《水巷》那“小酒馆和茶楼里”,“一年四季/声声江南丝竹/阵阵吴侬软语”的氛围,那种远离现代都市文明的水乡山野及其接近于原生态的人文景观,仿佛构成了他对故土的回忆。温馨、古老、静谧、祥和,画家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,既有亲近东方诗情及乡村风味的柔情,又涵咏着富有田园牧歌式的脉脉温情,也是反复映现在这些作品中的表现母题。
四
一个诗画俱绝的艺术家,一旦兴致沓来,就象一个虔诚的信徒点燃香火,用诗笔去点燃生命的色彩。此时此刻,外在的活动让位于内在的体验,从冥冥茫茫的文化源流中切入,进而透视到自然博奥的生机,再以尚柔的审美情调、以静制动的意味等等去建构属于自己的艺术道场,让那蓝的绿的黑的红的色彩化成画家精神性的符号因素。
宗鄂的作品在特定的心理感应驱动下,用心智与性灵去寻找适合自己本能的表达方式,让人感触到一种生命撼动,并导引我们进入“大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”的东方艺术的神秘与机智。
只有通过个性的选择,才会有个性的绘画语言凸现。透过宗鄂为我们展示在画面上的色彩和气氛,我想像着诗人兼画家的他是如何自由自在的、反复的、多侧面的去营造着宽和宁静、连绵无垠的苍茫大地和田野风光。深邃、空灵、绰约、旷放。
这是人与自然的默契,是人对宇宙体的认同。
五
畅游在岁月的长河,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坐标,渴望在自己的位置上,尽情施展自己的姿彩。
生命是一种情怀,充满芬芳和诗意。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,生命的真谛在于创造的过程,而不在于那个结果。
解读宗鄂,与其说他的生命是一部内涵宏深的佳篇巨作,不如说是一支诗与画并相辉映的交响乐。
品读他的画作,画的韵味在凝思的眼神中弥漫:欣赏他的诗歌,犹如以清幽的心境品味人生。诗与画,画与诗,浑然一体缭绕着缕缕清香,如饮醇酒如啜香茗,那是对欣赏者最好的回报。
世上的人很多很多,但真正拥有灵魂家园的人却很少很少。面对宗鄂和他的画与诗,我在品玩赏读之后,久久留连不愿释手。蓦然,想起俄国文学大师屠格涅夫的《留住》:
“留住!让我成为你的不朽的参与者,让你的永恒的回光,照射到我的灵魂里来吧!”
原载《澳洲日报》2001年4月25日
庄伟杰:作家、艺术评论家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